《吸血鬼獵人林肯》一文因為一些事情而拖了接近兩星期還沒打,結果現在動筆卻發現有些細節無法回想起來,所以如文中如有錯誤請加以指正。
開始時先說一說,林肯是美國第16任總統,雖然劇中的他善用斧頭戰鬥,但利用斧頭斬下櫻桃樹的卻是華盛頓,反之林肯最大成就是廢除美國的奴隸制度。雖然這應該是小學時大家也曾聽聞的故事,可是早前和人談論才發現弄錯兩者的人為數不少,而且是美國人也會弄錯…
將話題放回故事,故事改篇自林肯的真實往事,由林肯年幼喪母至南北戰爭完結無一不談,可見劇本有心重新塑造林肯形象,也希望令觀眾接受他是吸血鬼獵人的黑歷史。可是要將林肯的一生濃縮在短短兩小時內已是強人所難,更何況還要同時描述他獵人的一面?結果劇中林肯的表面差不多被全數抺去,留下來的只有他與吸血鬼鬥智鬥力的情節,令代入感大打折扣。
而除此之外,劇中的不合理處可謂為數不少,舉例說劇中將手槍藏在斧身中,以當時的技術來說要打造這武器可說是天方夜談,就算是成功斧身應也只貯有一發子彈的數量,那看來林肯帶多一枝手槍看來會還比較實際。除此之外華盛頓紀念碑亦是一個大Bug,它在1833年開始興建,在南北戰爭爆發後停止動工了22年,直至1876年才重新復工,所以在1865年死亡的林肯根本不會看到華盛頓紀念碑復工的一天,所以結尾的一幕又是令歷史代入感大大降低的情節之一。
此外強弱設定更是另一令本人目瞪口呆之處,大家不妨回想劇中林肯被Vadoma打敗,而此後林肯一拳將吸血鬼頭目打飛,最後林肯夫人又一槍將Vadoma擊斃,所以本人的結論是:劇中最強的角色肯定是林肯夫人! (拖)
兩者可以說是完全不相似 |
另一方面,內在的表達手法亦不敢恭維,歷史中的林肯能言善辯,生涯中的演講多次成為經典。本人明白本劇將時間完全側重在戰鬥一方,但劇中將/盖兹堡演说只保留最後數句也是令人困惑,因為整個演說的長度亦不足五分鐘。此外,儘管本人不知道當年演說的情況,但劇中可以用帶點情感的語調來說「under God, shall have a new birth of freedom -- and tha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earth」嗎?當中「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更可強調。若依劇中所言林肯用一生時間和吸血鬼對抗,最終獲得勝利後卻用如此平淡的聲調來對總結自己的成果,還真是令人完全投入不了
而不得不說的是林肯在南北戰爭演说後不久便在劇院中遇剌身亡,與本劇結束時描寫林肯和夫人前往劇院剛好連繫上。但不知是否故事不想將這美國史上比較黑暗的一頁搬上銀幕因而將此段刪除,可是本人卻認為將此段安排成是吸血鬼的復仇會更好,甚至讓Vadoma殺死林肯藉此帶出吸血鬼仍潛伏在人類社會中會有更好的效果。
說了這麼多本劇的不是,在最後還是說說本劇比較出色之處。本劇最令本人欣賞的是3D效果,與以往「說是3D;實則2D」不同,本劇的3D效果絕對不俗,其中在馬匹中戰鬥的一幕可說絕不欺場,加上動作、戰鬥等在多場戰鬥中亦有十分流暢、一氣呵作的表現,亦直得一看。 (但不計林肯最後一拳)
總括來說,不要對故事有期望,但文戲在劇中佔用了部三份二的時間,所以…只可給予剛好合格的分數。
評分: 55 / 100
P.S. 鐵拳無敵孫中山在何時才可電影化!? (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