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8日 星期五

美國隊長 ─ 冬日戰士 (Captain America: The Winter Soldier)

 

在2011年上映的《美國隊長:復仇者先鋒》成為復仇者聯盟的前傳,以美國隊長為中心切入了《復仇者聯盟》的故事,來至2014年的《美國隊長:冬日戰士》故事雖比上集獨立,但仍以類近手法宣傳,幸好的是故事獨立性不受影響。

2014年3月25日 星期二

《Puzzles and Dragons》帳戶開通一週年後感

 

玩了《Puzzles and Dragons》已長達一年,但因本人習慣於遊戲通關後才寫下感想,所以一直未為此遊戲寫下一文,但一年過去後的現在也沒通關,至少不像其他玩家已全地下城制霸,所以下文大多只寫遊戲感受而非評價。

2014年3月18日 星期二

C3日本動玩博覽2014



C3HK已於日前順利完結,本年度最令人注目之處相信非《LoveLive》首次在香港演出莫屬,雖然只有七位成員到場但仍無阻一眾支持者的熱誠,門票開售後三分鐘內售罄、主辨一方不論如何加設座位也無法應付人潮,聽聞好像連記者採訪區亦被拆掉來換取多些座位,但因人數太多本人未能購票之餘、亦無法接近主舞台一帶,但從歡呼聲來看現場氣氛應十分不錯?

2014年3月2日 星期日

掙扎於《Gundam vs Gundam》系列中


自《Gundam 聯邦 vs 自護 》開始本人已是此系列的支持者,但從來只會在家中獨自玩街機動模式或和電腦對戰而不知世間險惡,所以在《Gundam Extreme vs》推出並利用PSN與一眾玩家對戰後才知曉自己只是井底之蛙,實力不值一文而淡然放棄。轉至2014年,雖說《Gundam Extreme vs Full Boost》剛推出後便立即入手,但因未曾正視自身問題而繼續接連敗退、即使和二等兵對戰時亦只能借隊友之力僥倖獲勝,因而拋出一句「我不想再輸下去了」而決心從基本操作、走位意識等從頭學習並終由二等兵慢慢爬升至曹長,但問題是本人再遇上另一樽頸位:花了不少時間也只能在約500分、即曹長位置浮浮沉沉,與曹長對戰感吃力、偶遇少尉、中尉等階級的人更被打得體無完膚,心裡自然感到不好受。

那麼問題是:本人應花更多時間苦練?或是就此抽身離場?

投放多少時間能換來多少成果,需說不準但心中始終有數,但這種行為無疑是將自身生活變成每日在公司追趕工作進度、回家追趕遊戲成績的生活。若說遊戲原意是令人輕鬆自娛的產物,這等扭曲地追玩單一遊戲追求成果的心態最終只會導致玩家輕鬆不成反令壓力倍增,這實在是非我所願,所以我會在泥足深陷前離開《Gundam Extreme vs Full Boost》,進一步來說是我對這種排名戰已感到徹底的厭倦。

那麼若不玩Rank戰,只玩Player Match不是也可以嗎?

對別人來說可能Player Match並無特別,但本人現在和朋友玩Player Match勝率通常不足兩成,此情況在本人放棄Rank戰這訓練平台後相信只會日趨惡化,雖說本人並不介意戰敗 (但戰敗總會心中暗自不爽,相信大家會明白的吧?),但若要發展至單方面被虐殺才離場也未免太自討沒趣,所以我還是先大家一步將《Gundam Extreme vs Full Boost》封印好了。

那麼續作《Gundam Extreme vs Maxi Boost》會以何種方式看待和處理?答案是很大機會不會購買,即使購買也可能只會在熱潮過後、單純以收藏形式低價入手就是了。

2014年2月20日 星期四

鐵甲威龍 (Robocop)


《Robocop》首作在1987年上映,當年因劇本的創新、高完整度令它成為80年代的代表電影之一,電影三部曲完結後至2005才重新製作的消息,雖製作途中曾一度傳出被腰斬和停拍,但幸好《Robocop》最終在2013年順利完成並在2014年上映。但面對形象截然不同的鐵甲威龍、故事翻天覆地的重新編寫,支持者的反應在本劇未上映前已大多是偏向負面,在觀畢後本人亦認為重製除了特技比原版出色外,其餘不論故事鋪設、起承轉接、結尾安排亦比原版遜色。